互联网保险
在线投保平台

住院2次还不够免赔额,0免赔医疗险值得买吗?


从2016年第一款百万医疗险上市以来,因其高保额、低保费的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以往商业医疗险主要以1万、2万小额度为主,百万医疗可以说是填补了市场空缺,并普及和提高了大众对商业医疗险的接受度,特别是近几年大额理赔的出现为很多家庭减轻医疗负担,可以说是实实在在受惠于民的保险产品了。

但随着大众对商业医疗险的熟悉,使用频率提高,很多人发现虽然百万医疗险购入门槛低——30岁成年人年交保费只用2、300元,但理赔门槛并不低——需要社保报销后再扣除1万免赔剩下部分才能赔付。

今天我们就以一例带免赔额的医疗险理赔案例为背景,探讨一下:

1、有免赔额的医疗险在实际就医场景下的应用如何?

2、会遇到哪些问题?

3、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有?

购买经过

2020年委托人A女士找到Daisy,想要给自己和配偶L先生购买一份商业医疗险。

A女士日常以公立医院就医为主,常驻3线城市,有一定预算考虑,这次主要想解决社保报不了的自付部分医疗费用问题。

综合考虑A女士的情况,我们把产品挑选放在了覆盖医院为公立医院普通部的百万医疗险或有更低免赔额选择的次中端医疗险上。A女士觉得1万免赔额高了、不是很实用,0免赔和5000免赔额更实用一些,保费也能接受的。

Daisy更建议0免赔的方案,但权衡再三,A女士当时觉得年轻身体好,用到医疗险的可能性很低,A女士最终选择了5000免赔额,想着0免赔以后还有机会换。

进行了健康告知后最终以先生部分情况除外、A女士正常承保,2人一起完成购买。

出险经过

今年9月,先生因为肠胃不适、排便习惯改变月余去医院就诊,医生建议肠胃镜检查,结果发现有肠息肉最终入院进行切除手术,住院总共花费8000元左右,社保报完后还剩下4000元左右自费。

等先生出院后A女士想到之前买了商业医疗险,就来咨询能不能申请理赔,沟通并查看保单后发现这次自费没有超过5000元的免赔额,暂时申请不了。但A女士提到上半年先生还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住院治疗过,也自费了几千元,2次住院一合计自费部分已经超过5000元了,达到理赔门槛,A女士就着手收集出院资料准备申请。

万万没想到的是,腰椎间盘突出住院资料拿到手才发现医生误把腰椎疼痛首次出现时间1年前写成了7年前,而且距离出院的时间隔了几个月,也没办法再回去找医生更正,本来可以赔付的,结果变成既往病史没法申请理赔。

一波三折,最后2次住院都没能成功申请理赔,这时A女士也意识到0免赔的重要性,想把保单的5000免赔调整为0免赔。

但调整免赔额A女士购买的产品只能申请重新投保、重新健康告知。考虑到先生有肠息肉切除病史和新增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再次投保会新增加除外;而A女士之前是标体承保,再次投保结果也不一定有之前好。

把以上情况和A女士沟通后,权衡再三,A女士最终决定不调整、继续续保之前的计划,适当时机再考虑增补其他医疗险产品弥补免赔额的遗憾。

启发:医疗险免赔额选择很重要!

很多人在购买商业保险的时候,会考虑“性价比”。但Daisy一直和委托人强调:医疗险是没有“性价比”说法的产品。

如果2款医疗险保费差距很明显,大部分情况下对应的保障(例如覆盖医院或区域、有无免赔额、是否要求社保先行报销)是有差异的,而这些都是影响医疗险好不好用的主要因素,一份保费对应一份保障。

购买商业保险时比起保障大多数人可能更关注保费,想要节省预算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出险的时候常常又是希望保险“好用”“有用”。

例如这次案例,A女士加免赔额初衷想省一点,结果等用到的时候自己负担的费用远远高于当时节约的钱,原本可以报销的费用够支付好几年的保费了。

小结

除了免赔额以外,此次案例还有几点值得我们关注:

1.就诊的时候注意病史描述,如果诊断有笔误务必当场指正修改。

理赔能否顺利病例资料是关键,医院的诊断记录有时并非如我们想象的严谨,门诊离开前或出院前两天可以和医生再次确认书面描述。

2.即使有除外,医疗险也值得买。

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朋友在购买医疗险的时候发现这也除外那也除外,自己最担心的情况不保了,会犹豫医疗险有没有买的必要性,最终错过保障。

其实除外一部分,剩下的大多数还是进入保障了;对于身体情况不太好的,能除外买上也是好结果,先有保障最重要。

犹豫一等再等反而会因为新的情况出现除外更多或者买不了,得不偿失。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鱼测评 ,作者: Daisy